根据数据跟踪显示,截止2019-2020年全国将有600万吨PP装置计划上马,增幅近40%,其中2019年有望投产的装置有中安联合煤化、浙石化、大连恒力、内蒙古久泰能源及深圳巨正源,总投产产能约在265万吨。
越多越多的目光投放在民企炼化一体化身上,不难发现百万吨下游聚烯烃装置正在快速规划建设,这相对于之前的聚烯烃市场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就深圳巨正源而言,一期计划投放120万吨PP装置,二期仍有210万吨的聚丙烯装置在规划,正是不断多元化的下游发展需要,聚丙烯迎来新一轮的投产革命。
国外方面受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充裕而廉价的乙烷也催生越来越多的PE、PP装置上马,这其中PE明显多于PP,这也是因为近几年随着中国自有装置的快速上马挤压市场份额,外盘长期处于倒挂态势,美金资源较难有价格优势冲击国内市场。但中国人口基数众多,对塑料的需求量较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国外也越来越看好国内这块蛋糕,催生了较多的新型装置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0年PE有望上马的装置在512万吨,PP在288万吨,这其中美国及俄罗斯投产热情较高,其他为马来西亚、印度等。
说到美国我们在来关注下当下商谈热情降温的中美贸易战对塑料市场的打压,从中美贸易战开始美国所产PE\PP就均在征加关税行列,G20峰会的握手言和给了双方一定的缓和机会,美国自9月24日起对2000亿商品加征10%关税,原计划19年1月1日上升至25%的产品暂缓加征,并给予90天缓和期,若意见不一致,10%的关税将被提升至25%。10%关税影响有限,3月至今人民币已累计贬值超过8%,部分对冲了加税影响,若25%正式加税方案涉及面广,对信心的打击更大。
从下游来看,中国出口的塑料制品持续在列,对于塑料制品出口国来说,中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是东莞、深圳、珠海、苏州,都超过了70%。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对美出口大约占了总出口额的20%左右(部分商品绕道香港,进入美国)。而深圳、东莞、苏州,是中国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这三个城市将面临最大的挑战。如果这部分产品在被加征25%关税后,预计中国塑料制品绝大部分将完全退出美国市场,这将是一个惊人的损失。
从中美双方的行动看,缓和信号已然释放,达成90天协议给予彼此给多周旋的空间和时间。长期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常态化且长期化的问题,中美贸易领域的博弈在更广泛的层面并未结束。
回顾国内,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由内因决定,谈成了意味着中国将作出更大规模的市场开放,国内产业可能因此受到冲击,长远来看,引入更多竞争,有助于国内产业的更新升级。国内消费升级策略的不断推进,对于社会消费品等诸多方面的聚烯烃需求总量,存在良好扩张预期。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企业冲击较为明显,但在中长期来看,国际大国的关系,必将逐步由对立转为协作。